<em id="ffbvf"></em>
<noframes id="ffbvf">

    <noframes id="ffbvf">
    <listing id="ffbvf"><listing id="ffbvf"><progress id="ffbvf"></progress></listing></listing>

    <address id="ffbvf"></address><em id="ffbvf"><form id="ffbvf"></form></em>
      <sub id="ffbvf"><address id="ffbvf"><nobr id="ffbvf"></nobr></address></sub>

      一年級學教案通用6篇

      時間:2022-12-17 作者:couple 備課教案

      教案在擬訂的時候,大家需要強調與時俱進,在新學期開始前,大家一定事先制定了一份教案,以下是范文社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一年級學教案通用6篇,供大家參考。

      一年級學教案通用6篇

      一年級學教案篇1

      一、教學目標

      1、學會a、o、e3個單韻母,讀準音,認清形,正確書寫。

      2、知道單韻母有4個聲調,認識聲調符號,能直接讀出帶調的a、o、e的音。

      3、認識四線格,學會在四線格里書寫a、o、e。

      二、教學重點

      1、能正確書寫3個單韻母。

      2、能直接讀出帶調韻母的音。

      三、教學難點

      能直接讀出帶調韻母的音。

      四、教學準備:課件、拼音卡片。

      五、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激趣。

      1、從今天起,我們就開始學習漢語拼音了。在拼音王國里你們將認識許許多多的拼音朋友。你們高興嗎?同學們你們知道嗎?漢語拼音的用處可大了,它可以幫助我們識字、學習普通話,讀注音讀物,是我們學習的好助手。你們想不想學好它呀?要想學好漢語拼音,你們上課就要積極動腦筋,專心聽講才行呢!請你們跟我讀讀這首兒歌:漢語拼音用處大,學習生字需要它,幫助學好普通話,我們決心學好它。

      2、教師:這節課我們先認識3個朋友“a o e” 。

      3、教師在黑板上板書“a o e”,并用清晰、紅洪亮的聲音讀出字母的音。

      二、 看圖激趣

      1、出示情境圖指導學生觀察說說圖上畫的是什么時間,什么地方,都有誰?他們在干什么?

      2、教學情境歌:公雞oo啼,小鵝ee叫,清晨上學去,問聲阿姨早。

      3、這幅優美的山村圖中藏了a o e 三個字母,你能把它們找出來嗎? (讓學生初步感知a o e 的音和形。)

      4、揭示課題。

      三、學習單韻母aɑ

      1、 出示表音表形圖阿姨“a”:圖上畫的這位是誰?小朋友怎么稱呼她?

      2、 老師范讀“a”的音,看看老師發a的音時嘴巴怎樣?聲音怎樣?(嘴巴張大,嘴巴不動,聲音響、長)學生照樣子練習發音,體會發音要領。

      3、引導學生看看圖和“ a”,說說發現了什么。借助小女孩的頭部形狀記憶a的形。編順口溜:圓圓臉蛋,羊角辮,張大嘴巴a、a、a。記憶a的音和形。

      4、小結學法:這順口溜的前半句是教我們認識字母的形;后半句是教我們記住音。

      5、學生反復練習a的發音。

      四、學習單韻母o(方法同上)

      五、學習單韻母e(方法同上)

      (一)、編順口溜:公雞高聲叫,嘴巴圓圓ooo;一只小白鵝,嘴巴扁小eee。xkb1.com

      (二)教師檢查學生發音情況。

      六、指導書寫。

      1、認識四線格。

      2、教師示范,講清a、o、e的筆畫筆順及占格位置。

      3、指導學生在書上描紅。

      4、學生練習書寫字母。

      七、趣味練習,鞏固新知

      1、“我會讀”,看板書練讀。

      2、猜一猜。學生在同桌的手心或后背寫,讓同學感受后再猜。

      八、歸納總結,拓展學習

      1、看書,認識一下本節課所講的內容在哪一頁,字母的規范寫法在什么地方。

      2、同學把書上的畫連同學習的字母,將給爸爸、媽媽、爺爺和奶奶聽。

      板書設計: a o e

      第二課時

      一、游戲復習。

      1、看老師口形(不發聲),想想老師要發哪個音?說說你是怎么知道的?

      2、黑板上貼字卡: a o e

      二、學習a o e的四聲

      1、認識聲調符號

      (1)出示四幅小車行駛圖,再出示四種聲調符號,配合手勢和兒歌學習。一聲平、二聲揚、三聲拐彎、四聲降。

      2、練習a o e的四聲讀法

      (1)出示ā á ǎ à ō ó ǒ ò ē é ě è教師邊打手勢邊范讀,讓學生看清手勢,聽清四聲的不同讀音。

      (2)各人練讀a o e的四聲。

      (3)指名讀ɑa o e的四聲,正音。打亂順序讀。

      3、看圖體會標調單韻母的意義。

      (1)說說阿姨的ā是第幾聲,喔喔叫的ō是第幾聲,小鵝的é是第幾聲?(點示:聲調能表示音節的意義)

      (2)說說“ò à ě è ó”表示什么意思?

      三、鞏固練習

      1、抽讀卡片。(要用大量時間進行讀的練習,特別是帶單韻母的二聲和三聲要反復練,每個同學都必須讀準)

      2、抄寫帶調的韻母,調號寫在上格。

      板書設計:

      ā á ǎ à ō ó ǒ ò ē é ě è

      2、i、u、ü、y、w

      一、教學目標

      1、學會 i、u、ü 3個單韻母和 y、w 2個聲母,讀準音,認清形,正確書寫。

      2、學會整體認讀音節 yi、wu、yu。

      3、掌握 i、u、ü、yi、wu、yu 的四聲,能直接讀出它們帶調的音。

      二、教學重點、難點

      1、i、u、ü 的發音方法和帶調讀韻母是本課教學的重點。

      2、讀好帶調韻母的第二聲和第三聲是難點。

      三、教學準備:課件、拼音卡片。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復習引入

      1、孩子們喜歡猜謎語嗎?猜猜看:

      (1)白鵝倒影是什么韻母?

      (2)圓臉小姑娘,小辮右邊飄。這是什么韻母?

      (3)像個圓圈是什么韻母?

      2、看圖激趣:今天這節課我們接著來認識另外幾個新的字母朋友。希望每個小朋友仔細看,認真聽,正確念,牢牢記。它們都是誰呢?請孩子們打開書,仔細看看書上的情景圖。你們都看到些什么呢?誰愿意把自己看到的告訴給同學聽呢?

      3、是呀!這農家小院的確是太美了!你看,小屋周圍種著茂密的小樹,迷得烏鴉也趕來在樹上做窩了。小屋的前面有一條清澈的小河,小朋友正在河邊給小魚喂食呢!小朋友的媽媽可勤勞了,她在干什么呢?(晾衣服)這幾個新的字母朋友就住在這漂亮的房屋里!這些新的字母就是:(老師板書:i、u、ü、y、w)它們念什么呢?仔細聽老師讀。師范讀。

      二、自主學習單韻母i、u、ü

      1、看圖說話,學習i、u、ü的發音,認識形。

      2、教師示范發音,學生觀察模仿,體會發音要領。

      3、順口溜:牙齒對齊iii。嘴巴突出uuu。小魚吐泡üüü。

      4、指導書寫i、u、ü。

      5、學生練習書寫。

      三、鞏固練習

      1、看板書讀準字母i、u、ü。

      2、打亂次序認讀6個單韻母。

      3、看拼音卡片讀字母i、u、ü。

      4、做“摘星星”的游戲。

      5、學生練習書寫,注意書寫的姿勢。

      板書設計:

      i、u、ü。

      第二課時

      一、學習i的四聲

      1、i和a、o、e一樣,頭上也有四頂不同的帽子。與a、o、e一樣,一旦戴上不同的帽子,讀起來的聲調也就不同了。這四頂帽子就是我們前面學過的“聲調符號”,就是一、二、三、四聲。

      2、仔細看,i戴上帽子后和原來有什么不同?(它要先去掉圓圓的點再戴上帽子。)

      3、順口溜:小i有禮貌,標調就摘帽。

      4、教師范讀,學生練習讀四聲。

      二、學習學習“u”的四聲

      過度:小u看見了小i變出了四頂漂亮的帽子,它也開始變魔術了。

      1、依次出示:ū ú ǔ ù ,抽學生試讀。

      2、學習上面的方法,你可以編幾句順口溜來記憶嗎?(生編)

      3、教學生記憶的方法:

      ūūū火車嗚嗚叫。úúú沒有就是無。

      ǔǔǔ一二三四五。ùùù我們愛公物。

      三、學習“ü”的四聲

      過度:小i和小u都戴上了帽子,小ü看見他們都變出了漂亮的帽子,他也學著變起了魔術,于是小ü也戴上了帽子。小朋友們能叫出它嗎?一起叫一叫:ǖǘǚǜ。

      1、順口溜,跟我念一念。

      ǖ ǖ ǖ阿姨她姓于。

      ǘ ǘ ǘ小明在喂魚。

      ǚ ǚ ǚ天要下大雨。

      ǜ ǜ ǜ媽媽送我一塊玉。

      四、鞏固練習

      自由練讀i、u、ü的四聲,同桌互聽,再相互正音正調。

      第三課時

      一、復習引入

      1、a、o、e、i、u、ü,6個兄弟一家人,我們稱它們為單韻母。

      2、出示卡片,認讀單韻母及四聲。

      3、今天我們要學習兩個聲母y w。聲母的發音和單韻母不一樣,它念得又輕又短。

      二、觀察比較,學習聲母y w。

      1、看圖,啟發學生發現字母形狀和圖形之間的聯系。

      2、引導學生想象,比較區別y、w和i、u。

      3、順口溜:

      (1)像個樹杈yyy,聲母y,單韻母i,大y小i都讀“衣”。

      (2)房屋屋頂,聲母w,單韻母u,大w小u都讀“烏”。

      4、練書寫。

      三、故事激趣,學習整體認讀音節yi、wu、yu。

      1、聽老師講故事:一個星期天,i、u、ü三個小朋友約好去花果山玩。(出示i、u、ü卡片)可是由于它們的年齡太小,路又不熟悉,怎么辦呢?于是,聰明的i、u、ü就去請大y,大 w來帶路,大y對小i說:“小i,我帶你去!”于是他倆成了好朋友,變成了音節yi,(讀yi yi yi,)大w也帶著小u一塊走向花果山,后來它們也成了好朋友,變成了wu,(讀wu wu wu)。

      小ü呢?沒有人帶,記得嗚嗚地哭起來。大y聽見了,跑回來對小ü說:“小ü弟弟別哭了,我帶你去,但必須要把眼淚給擦掉?!毙〃沟艿苈牶笃铺闉樾?,擦掉了兩滴眼淚,高興地跟著大y走了。(將y放在ü的前面,把ü得兩點擦掉。)(讀yu yu yu)。

      2、認識yi、wu、yu。知道yi、wu、yu的四聲。

      3、看圖讀帶調的音節。

      4、讀兒歌:“i、u、ü,小弟弟,要給漢字來注音,專請哥哥y和w,加在前頭當第一。yi、wu、yu?!?

      四、鞏固練習

      1、用yi、wu、yu的帶調音節說一個詞或一句話,看誰組詞組得多或話里含的這幾個音節多。

      2、在四線格中練習書寫yi、wu、yu。

      板書設計:i、u、ü、y、w、yi、wu、yu

      3、b p m f

      一年級學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 結合具體情境,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探索9加幾的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

      2、 借助擺小棒,撥計數器的直觀操作活動,初步感知計算方法的多樣性,理解“湊十”的計算策略和進位的計算道理。

      3、 在具體的計算中,養成認真仔細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初步掌握用“湊十法”計算9加幾。

      教學難點

      理解“湊十法”的思維過程。

      教學方法

      合作探究法

      教具準備

      cai課件,小棒。

      教學活動

      設計 修訂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有幾瓶牛奶

      1、 星期天,笑笑家來了幾位好朋友,媽媽買回2箱飲料招待他們,小客人走后,笑笑幫媽媽一起清理房間(出示掛圖)??粗渥永锏娘嬃?,笑笑想起了一個數學問題,你能猜出她在想什么問題?

      (現在一共有幾瓶飲料?)

      2、 你準備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把你的想法和小組的同學說一說,每一組請一個同學匯報你們的想法。

      3、 根據這個問題請你能列一道算式嗎?怎么列?

      9+5=

      你能說說9加5可以怎樣算嗎?

      (鼓勵學生說出不同的算法。)可結合學生的回答,可以指出湊成10來算的方法叫做“湊十法”。

      觀察小結:“湊十法”就是把沒有學過的9加幾變成已經學過的10加幾來計算。

      二、 做一做,說一說。

      1、“9+3=”可以怎樣算,你能用小棒擺出你的算法嗎?自己想好后,擺給小組同學看,并說說你的想法。

      請學生匯報,在書上圈一圈,說一說。

      2、請學生自己擺一擺,算算“6+9=?”

      觀察書上的圖,圈一圈并填出得數。

      并問學生:虛線框是做什么的?

      3、圈一圈,算一算。

      請你也用圈一圈的方法,算一算練一練的第一題。

      請學生匯報自己的想法,允許學生有不同的想法,拆大數或拆小數都可以。

      三、 鞏固練習,內化新知

      1、隨機報題。

      9 + 2 = 9 + 5 =

      9 + 8 = 9 + 6 =

      9 + 9 = 4 + 9 =

      選擇1-2道題,學生所以說算法。

      2、指導完成練一練第2—5題。

      (1)第2題目的:在解決問題中鞏固進位加法。

      (實施方法:仔細看圖后,所以說圖意,獨立完成。)

      (2)第3題:通過登山游戲,體會到交換兩個加數的位置和一樣。

      (實施方法:小組競賽后核對答案,交流發現規律。)

      (3)第4題目的:結合毛毛蟲圖進一步理解進位加法。

      (學生讀懂題意,再結合示意圖,填出結果。)

      (4)第5題:聯系學生生活情境,獲取數學信息,再運用進位加法解決問題。

      (學生獨立讀圖,獲取數學信息,再列式計算、解決問題。)

      四、說一說本節課你的收獲。

      板書設計 有幾瓶牛奶(9加幾)

      9 + 5 = 9 + 3 = 6 + 9 =

      一年級學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牛、羊、小、少、杏、紅”6個字,1個筆畫“豎鉤”和1個偏旁“提土旁”。

      2、掌握“多-少”“大-小”兩組反義詞。理解量詞“群、顆、堆”的意思,能正確使用一些量詞。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能正確使用量詞、

      教學難點

      學會比較

      教學儀器與媒體

      多媒體課件實物卡片生詞卡片。

      教學基本思路

      根據低年級學生的性格特點,采用喜聞樂見的方式進行學習,積極主動地自主合作探究在濃厚的興趣中完成任務。

      板書設計

      1比一比:黃貓杏桃蘋紅邊多少群顆堆

      教學過程

      一、啟發導入

      二、看圖識詞

      三、認識生字

      四、看圖

      五、自學韻文

      六、擴展練習

      七、小結

      1、小朋友,今天老師要帶大家去一個非常美麗的地方,能猜出是什么地方嗎?

      2、看看圖,農家小院有那些植物?那些動物?

      1、實物與卡片對應,學生認讀詞語。

      2、學生認讀。

      1、教師板書詞語中的生字:黃、貓、杏、桃、蘋、紅、邊、多、少、群、顆、堆。

      2、學生觀察分析認記。

      (1)小組合作

      (2)全班交流

      (3)再讀生詞

      1、比大小

      (1)認識量詞“顆”。

      (2)讓學生再舉出用顆做量詞的幾個例子。

      2、比多少

      (1)看圖,比較一下鴨子和鳥的多少。這么多的鴨子我們怎么稱呼它們呢?

      板書:一群一只多少

      (2)上述方法比較杏和桃子的多少,理解“堆”的意思。

      (3)讓學生舉出用“堆”“群”做量詞的幾個例子

      借助拼音自讀韻文。

      教師出示一組數量不同、大小不一的實物圖,讓學生說說。

      一(個)西瓜

      一(群)大雁

      小朋友們學到了很多知識,會比較大、小、多少,也會說很多表示數量的詞,回家跟爸爸媽媽說一說。

      一年級學教案篇4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情境導入,揭示課題

      1.播放課件,激發興趣。

      屏幕顯示:配樂出現一幅美麗的圖畫:一個小女孩兒張開雙臂坐在月亮上非常高興地看周圍一閃一閃的星星和藍藍的天空……看了這幅圖,你有什么感覺?用自己的話說說。

      評:利用直觀形象生動的多媒體課件,展現美麗的畫面,把學生帶入晴朗夜空這一優美的情境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繼續探究的欲望。

      2.揭示課題。

      你們看,這月兒彎彎的,兩頭尖尖的,像什么?(小船)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第6課《小小的船》。

      3.讀課題。

      看到課題,齊讀,然后師問:你有什么感興趣的問題或想知道些什么?師再問:課文真的是寫船嗎?請同學們看課文、看彩圖,讀課文找依據,釋題:實際上把彎彎的月兒比作小小的船。

      評:讓學生提出感興趣的問題或想知道的問題,可以激起學生的求知欲和自信心。

      二、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1.自由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停下來,借助拼音多讀幾次,再往下讀,把要求會認的字和會寫的字畫出來,把生詞多讀幾遍,不會的向同學、老師請教,再多讀幾遍。

      評:重視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過程,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

      2.互相檢查讀,當個小老師,糾正讀得不對或不準確的字音。

      3.出示帶有拼音的生字卡片認讀,去掉拼音認讀,通過開火車讀,當小老師帶讀,及時表揚。

      4.四人一小組為單位,輪流讀一遍課文,要求讀準字音,做到不加字、不漏字,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其他同學當小老師,認真聽、仔細評。

      評:語文課程標準倡導新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學會自主、探究、合作學,培養學生合作精神。這樣做,引導學生互幫互學,使學生主動積極參與和合作,讓學生當小老師,形成生生互動。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配樂范讀全詩。啟發想像:你腦海里出現了一幅怎樣的圖畫?

      2.用自己最喜歡的朗讀方式朗讀課文,你想怎樣讀就怎樣讀,想讀多少遍就讀多少遍。然后想一想:課文共有幾行,由幾句組成?

      評:有意識地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培養學生喜歡閱讀、敢于閱讀、樂于閱讀的愿望,真正成為語文學習的主人。

      3.挑戰讀。誰愿意來讀讀課文?后問:誰向他挑戰?

      評:提高學生的朗讀興趣,體現學生的主動性。

      4.齊讀。邊看課件邊模仿著讀,要求讀流利。

      5.小組比賽讀。由4人學習小組合作讀,學生評議,評出讀得好的小組,獎小紅花。

      評:有助于培養小組合作精神,培養團結合作意識和競爭意識。

      6.誰愿意把自己喜歡的那句詩讀給大家聽,喜歡讀哪句就讀哪句

      評:表達了“以人為本”的教學思想,留給學生自由選擇的空間,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7.說話訓練,填空。

      ()的月兒()的船,

      ()的船兒兩頭尖。

      我在()的船里坐,

      只看見()的星星和()的天。

      評:加強語言的感受和積累,促進學生語言的發展。

      四、書寫生字,指導識記

      1.做采蘑菇的游戲。

      (1)每個蘑菇都有一個名字,一定要叫出它的名字,它才真正屬于你,知道嗎?誰愿意來采?

      評:用采蘑菇的游戲來促使學生產生對學習生字的興趣。

      (2)在三個蘑菇的后面分別貼上本課的五個生字中的三個“天”、“只”、“兒”,然后請3名同學到前面來做采蘑菇的游戲,其他的同學可以唱《采蘑菇的小姑娘》這首歌。(邊采蘑菇邊播放歌曲。)

      (3)采完之后,師問:呀,你采的蘑菇真大呀!請你告訴同學們,你采到這個蘑菇的名字是什么嗎?告訴大家:“我采到的蘑菇叫某”。這個蘑菇想讓大家一起來喊一喊它的名字,它就會笑了,一起來喊,再喊一聲。

      (4)師問:你是怎樣記住這個蘑菇的名字的?告訴同學們好不好?其他同學有更好的方法來記這個字的,也可以到前面來說。

      評:讓學生在自己喜聞樂見的游戲中識字,增強識字的興趣,體現主動學、玩中學的編排意圖。

      (5)給蘑菇找朋友。想想生活中,有哪些朋友可以和這個字組成詞語呢?如果你不能組成詞語,或者你想到的詞語讓別的同學說了,那你可以用它說一句話,我們來比一比,看看哪個小組說得又多又好!

      評:練習組詞說話,并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培養學生們的合作意識,寫字教學分散在兩個課時安排,可以調節學生身心,也可以落實寫字要求。

      (6)讓學生觀察筆畫在田字格的位置以及筆順,然后老師示范,讓學生描紅,獨立書寫,評講,看誰寫得美。

      五、總結課文,布置作業

      誰來告訴大家,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

      課后,請同學們再認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一年級學教案篇5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復習“百以內的加減法”。

      教學目標:

      1、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鞏固對100以內數的加減計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并能形成一定的計算速度。

      2、以解決問題為依托促進知識的系統化,從整體上把握知識結構。

      3、在經歷探究問題的過程中“溫故而知新”,對知識有新的認識、提高。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提煉信息:

      1、談話引入:老師想問小朋友一個問題,平常你們喜歡到哪兒去玩?能不能把高興的事說出來聽一聽?

      2.出示課本插圖,提出幾個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并回答:

      (1)這是一幅“兒童樂園”圖,從圖中你能發現什么?(或小朋友們在干什么?)

      引導學生發現圖中的主要景物——飛天輪、龍船、蹦蹦床、電瓶車。(或引導學生發現圖中的幾個主要活動——有的小朋友在坐飛天輪,有的小朋友在坐龍船,有的'小朋友在跳蹦蹦床,有的小朋友在開電瓶車。)

      (2)a:從圖中你能發現哪些數字信息?

      引導學生發現開展幾個主要活動的人數——坐飛天輪的有23人,在坐龍船的有16人,跳蹦蹦床的有15人,在開電瓶車的有6人。

      坐飛天輪的有23人是情景中以文字敘述方式告知的,開電瓶車的只有6人,以上兩條信息學生很容易發現,也不會產生意見分歧。但由于坐龍船的16人擁擠在一起,跳蹦蹦床的15人在排列上沒有規律,因而學生對這兩條信息的發現可能會有意見分歧,此時,教師就要指導學生閱讀,使學生感悟正確的閱讀方法,以便形成正確認識——從左到右依次數出坐龍船的16人;把跳蹦蹦床的同學分成幾個小的區域,分別去數,然后相加,或依次數出每個區域中的人數。同時,還可以讓學生進行反思:在數的過程中要注意什么(或開始為什么沒有數正確)——要有正確的數數方法,要仔細數,不重復也不遺漏。

      b:你還能發現哪些數字信息?

      引導學生發現:現在是下午4時;有的小朋友在買飲料,能知道各種飲料的價格;有的小朋友在買票入場,因為身高超過了1米。

      二、師生合作,探究學習:

      (一)統計信息,提出問題:

      1、看來,圖中的信息還真不少,怎樣才能記住這些信息?(或怎樣才能記住每個項目中有多少人?)

      引導學生想到“統計信息”。然后師生共同完成下表。

      項目坐飛天輪的坐龍船的跳蹦蹦床的開電瓶車的

      人數2316156

      2、根據表中的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利用表中的數據信息,可以提出6個加法計算的問題、6個減法計算的問題以及若干個連加、連減、加減混合計算的問題。在讓學生口述問題時,不必面面俱到,但要引導學生注意問題的全面性,如:學生如果僅僅提出的是兩個數相加、相減的問題,教師應進一步引導:能不能提出連加計算的問題?能不能提出連減計算的問題?能不能提出加減混合計算的問題?最后教師總結:利用這些數據,不但可以提出加法、減法計算的問題,還可以提出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計算的問題。

      (二)小組合作,解決問題:

      下面我們就來解決這些問題。請小朋友仔細想想,要解決這些問題,應該怎樣列式呢?請你把這些算式寫出來,然后計算出得數。自己先列式解答,然后在小組內交流一下,一會兒我們以小組為單位匯報。

      (三)匯報交流,梳理分類:

      1、哪個小組愿意說一說你們解決的是哪些問題?應該怎樣列式?得數是多少?

      (1)學生在匯報時,既可以先匯報列出的算式及得數,然后再說明這個算式解決的是什么問題;也可以先敘述解決的是什么問題,再匯報如何列式解答這個問題。

      (2)如果學生匯報的僅僅是加法、減法、連加、連減算式,老師要適時地引導學生提出并解答能夠進行加減混合計算及帶小括號計算的問題,并及時板書算式。

      2、伴隨著每個小組匯報交流活動的不斷深入,教師要把算式分類板書,以便為最后的總結概括作好準備。板書時可以把算式分為加法算式、減法算式、連加算式、連減算式、加減混合算式、有小括號的算式相對獨立的六部分,如下所示:

      23+16 23-16 23+16+15 23-16-4 23+16-15 23-(16+4)

      16+15 23-4 16+15+4 23-15-4 23+15-16 23-(15+4)

      16+4 15-4 23+16+4 23+16-4

      (四)總結概括,理性升華:

      1、仔細觀察這些算式,你能發現什么?

      引導學生對算式進行橫向、縱向的對比觀察與分析,找到每一類算式的共同特征,抽象出每一類算式的名稱——加法(算式)、減法(算式)、連加(算式)、連減〔算式)、加減混合(算式)、有小括號的(算式)。

      2、在計算時應該注意什么?

      引導說出計算百以內加減法時要注意的問題——

      用豎式計算,相同數位要對齊;

      從個位加起,個位滿十向十位進一;

      個位不夠減,從十位退1,在個位上加10,再減;

      算式有小括號的,先算括號里面的。

      當學生總結遇到困難時,教師可利用板書中的例子作為切入點,引導學生進行知識梳理。

      (五)鞏固練習,拓展創新:

      1、數的組成:利用計數器,完成如下類似的題目——請小朋友準備好計數器,聽老師說要求,大家在計數器上撥數。

      十位上的數字是4,個位上的數字是6,這個數是多少?這個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

      … …

      2、數的大小比較:

      以上述學習過程中出現的這些兩位數為材料,進行數的大小比較練習:

      33○49 98○62 54○45 87○90 43○46-2 77○50+27

      3、數的計算:

      (1)以上述學習過程中出現的這些兩位數為材料,進行加減法計算練習。

      第一組:35+24 42+36 56+43 57-45 98-56 84-53

      第二組:38+25 46+59 36+57 54-37 42-19 51-27

      (2)仔細觀察這兩組數,你能發現什么——引導學生發現:第一組計算時不需要進位與退位,第二組計算時需要進位與退位。

      在計算時我們要注意什么——不僅讓學生發現計算進位加法、退位減法時不要忘記“進一”和“退一”,更重要的是要使學生體會豎式計算的作用為“當計算遇到困難時,可以用豎式來幫助解決問題”。

      三、總結與反思: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引導學生從知識與方法兩個方面進行表述。知識——學會了什么,應該注意什么。方法——引導學生從以“自主探究”為基礎的合作、交流、對比、觀察、反思“做數學”的角度進行總結。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復習“認識鐘表”

      教學目標:

      1、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進一步鞏固對整時、半時、大約幾時認讀鐘表時間的認識,促進知識的系統化,從整體上把握知識結構。

      2、以動手實踐的自主探究活動為基礎,在探究時刻之間變化的

      過程中幫助學生建立豐富的認讀時間的表象,實現數的認識、圖形與

      空間兩個領域的互相融合。

      3、經歷認讀鐘表時刻探究問題的過程,體會時刻(時間)與人

      們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準備:

      每個同學準備一個玩具鐘表(或模型),教師準備演示用鐘表。

      教學過程:

      一、呈現問題:

      (1)玩電瓶車的同學是 開始的,結束時是4時。

      (2)坐飛天輪的同學是4時開始的,結束時是 。

      (3)坐龍船的同學是 開始的,結束時是 。

      (4)跳蹦蹦床的同學是3時開始的,結束時是4時。

      (5)買票的小朋友4時進“兒童樂園”, 離開“兒童樂園”。

      (6)“兒童樂園”每天下午向社會開放的時間為2時——6時。

      二、自主探究:

      1、以6個問題為框架,在教師指導下進行探究。以問題(1)為例:

      (1)能不能把小朋友開始玩的時間和結束的時間在鐘表上撥出來?

      (2)讓學生利用鐘表(或模型)進行操作。

      (3)指名幾名同學演示。

      (4)教師引領探究——利用教具(鐘表),師生共同完成從到一直到的撥針操作活動。

      2、畫出整時:

      a:能不能把問題中的4時、3時、2時、6時畫出來?請同學們利用鐘面圖,畫上表針。(每個同學發一張鐘面圖)

      b:能不能把你是怎么畫的展示給大家看一看?指名幾位同學上臺展示。

      c:讓畫錯的同學進行改正。

      三、梳理概括:

      1、通過上面的學習,你能發現什么?

      引導學生能發現:跳蹦蹦床的同學是最早開始玩的,坐飛天輪的同學結束的最晚,跳蹦蹦床的同學玩的時間最長……

      2、在認讀鐘表時應該注意什么?

      引導學生把認讀鐘表要注意的事項說出來:辯認時針與分針,看清時針與分針的位置……

      四、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一年級學教案篇6

      教學內容:

      1.學唱歌曲《我愛家鄉,我愛祖國》。

      2.認識常用課堂打擊樂器碰鈴、響板。

      3.聽賞歌曲《吹蘆笙》。

      教學目標:

      1.能有興趣地聽喜樂,并知道《吹蘆笙》是表現哪個民族的兒童歌曲。

      2.能有表情地演唱《我愛家鄉,我愛祖國》。

      3.認識碰鈴與響板,并知道正確的演奏方法。

      教學重難點:

      學唱歌曲《我愛家鄉,我愛祖國》

      教學準備:cd

      教學過程:

      (一)學唱《我愛家鄉,我愛祖國》

      1.教師掛出中國地圖和長江、黃河風景圖,介紹長江、黃河,并請學生指出長江和黃河在中國地圖上的位置。

      2.教師將歌曲范唱一遍,或播放童聲獨唱錄音。使學生初步了解歌曲的歌詞、節奏和情感。

      3.跟著教師有表情地分句輕聲學唱。

      4.請幾級學生集體演唱,并評出有表情且音色較美的小組進行表揚。

      (二)聽賞《吹蘆笙》

      1.教師播放歌曲《吹蘆笙》,引導學生欣賞,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緒。

      2.教師簡單介紹侗族及其吹奏樂器蘆笠的主要特點。

      3.引導學生在聽賞時接唱歌曲中的襯詞。

      4.在聽賞幾遍以后,可讓學生跟隨錄音輕聲哼唱。

      (三)認識打擊樂器:碰鈴、響板

      1.教師向學生展示樂器實物,演示基本的演奏方式,并讓學生識別兩種打擊樂器的不同音色。

      2.教師將樂器發給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學會正確的敲擊方法。如樂器數量不夠,可輪換進行。

      3.教師出示卡片

      碰鈴 dang dang dang dang

      響板 da da da da da da da da

      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統習演奏??煞纸M交換練習,每兩人為一組作樂器交換。